9月26日,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隆重开幕。科技日报记者获悉,经过此次经贸会的促进,尼日利亚杂交水稻种植推广项目成功落地。这不仅有望推动尼日利亚杂交水稻产业发展,助力这一粮食大量进口国实现粮食增收,还有效帮助他们提升了当地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农机、农技的水平,并有望助力尼日利亚全面实现粮食自给,为非洲粮食增产提供一个尼日利亚范本。
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人口近2亿,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大量依靠进口。近年来,尼日利亚政府高度重视本国稻米生产,积极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投资和政策扶持。
2016年,来自中国的袁氏种业与香港李氏集团在当地合作开展杂交水稻种植试验。一个拥有袁隆平团队世界领先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优势,另一个则有着深耕尼日利亚半世纪的资源优势。双方在连续三年时间里,在尼日利亚北部多区域进行了30多个品种的品比试验,最终筛选出3个可大规模在当地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同时,通过对当地环境的调研分析,他们论证了尼日利亚多区域均适宜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
2019年,首届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启动期间,借助这一平台,双方签署了《尼日利亚杂交水稻种植推广项目合作协议》,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杂交水稻规模化种植推广,在当地打造“1个产业孵化园+4个杂交水稻种植加工中心”,以及总面积达2万公顷的杂交水稻农业产业园,并帮助当地建立起杂交水稻育繁推广、加工、销售、培训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截至目前,位于尼日利亚吉加瓦州的Hadejia灌溉区1公顷产业孵化中心用地及104公顷配套技术示范基地正在建设中。为提高当地政府和农户对于杂交水稻的认同程度,为后续杂交稻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该灌溉区的技术示范基地分为两个区块进行杂交水稻示范种植。一个区块由技术团队按现代化种植方案统一管理种植,另一区块则由经过技术培训的当地农民进行种植,通过高产示范逐步带动周边农户自发参与种植。通过对当地人员的雇用与培训,使他们掌握中国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促进当地粮食增收和农业发展。
此外,基于尼日利亚缺乏专业种子公司的现状,以及种子是粮食增产重要因素的考量,项目还对当地种质资源启动了收集利用,帮助当地有效改善种质资源,提升种业技术水平。
科技日报记者还获悉,项目还为尼日利亚带去了中国的农机、农资等配套产业企业,通过上下游企业联动,助力当地形成“品种选育—种子销售—种植—稻谷加工—大米销售”的产业链,帮助推动当地配套产业的标准化发展。